發(fā)布時間:2019-11-19 來源:海南海藥 瀏覽次數(shù):2199
2019年11月14日,在青海省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馬新春主任帶領的團隊下,成功完成了力聲特全新一代人工耳蝸在青海省精準康復服務人工耳蝸項目的首例植入。
據(jù)介紹,該項目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青政〔2018〕72號),為青海省符合條件的0-6歲聽力、言語殘疾兒童和7-17歲持證聽力、言語殘疾兒童提供人工耳蝸及體外機產品,并提供相應服務。人工耳蝸服務對象為青海省范圍內診斷明確、有康復訓練需求、身體狀況穩(wěn)定、家庭成員配合,符合人工耳蝸手術適應癥的聽力障礙兒童(其中7-17歲持證聽障兒童系語后聾患者)。體外機服務對象為已實施完人工耳蝸手術及術后康復訓練,體外機達到使用年限,不能再使用的,予以更換。使聽力障礙殘疾兒童提高聽力功能、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和學習能力。其中建檔立卡、城鄉(xiāng)低保家庭、孤殘的貧困貧困聽障兒童為優(yōu)先救助對象。
全新一代人工耳蝸——“臻聽”是上海力聲特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歷經多年精雕細琢,自主研發(fā)的人工耳蝸產品。全新一代人工耳蝸在青海省殘聯(lián)項目的首例成功植入意味著國產人工耳蝸已不再依靠國外技術,徹底打破了國外對中國市場的制約,在滿足聽力障礙患者基本需求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好的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tǒng)直接興奮聽神經來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該項技術是治療重度、極重度耳聾的常規(guī)方法,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手段。
據(jù)最新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聽力障礙人數(shù)超過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4.32億成人,3400萬兒童)。我國現(xiàn)有聽力殘疾人近1億人,占全球21%,其中兒童約117萬。聽障患者溝通不暢、無法融入社會參與工作,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壓力,而且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我國聽力障礙患病率還有進一步升高的趨勢。
然而當前我國中度以上聽障患者使用助聽器及人工耳蝸的比例僅為8%,且人工耳蝸產品絕大多數(shù)為國外產品,價格相當昂貴,這致使許多患者由于支付不起高昂的設備費用而得不到治療,在中國內地僅有8萬多名患者使用了人工耳蝸進行治療。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力聲特人以不畏艱難的匠人精神和心系家國的情懷,制造出國內第一個人工耳蝸產品,產品價格為國外產品價格的1/3。最大限度的幫助聽障人士重獲新“聲”,更真切地感受世間的美好。
為了完成多年來讓更多人用得起人工耳蝸的夢想,上海力聲特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聽力解決領域,對比國外人工耳蝸產品,力聲特人工耳蝸可以分辨四聲,更適合漢語聲調語言。力聲特人工耳蝸擁有包括耳蝸植入芯片、編碼策略、植入電極設計等核心技術在內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 全新一代植入體更輕??;
• 煥然一新的微彎電極,較與之前的直電極,能更好的保護耳蝸內的精細結構,保留殘余聽力;
• 同時還增加了神經反應遙測(NRD)和序列號遙測等功能,輔助功能更加健全。
LSP-20B型人工耳蝸語音處理器,基于漢語語言特征,在MTone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研發(fā)了更適合漢語語言的L-CIS言語編碼策略,更精確的保留了聲音的真實性,也更能滿足國內植入者的需求。
上海力聲特的人工耳蝸,滿足中國市場需求,讓聽障患者回歸這個絢麗多彩的有聲世界的同時,也讓植入者更快的融入正常的生活。另一個意義在于它成功地打破了國外壟斷,提升民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讓世界聽見了中國智造。